2023年7月14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南京大学调研。他指出,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学府,是江苏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希望南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第一个南大”,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勇担时代重任,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强有力支撑。
“江苏拥有众多优质高校资源,在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加快变革高校的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表示。
江苏省政协委员 李向东
“有组织科研”是指在特定的研究领域中,由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按照计划和任务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活动。近年来,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依托学科优势,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问题为导向,集中资源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深度参与研发了我国首颗空间太阳探测卫星 “羲和号”等项目。作为“羲和号”科学与应用系统的建设单位,团队克服了研究时间短、经费少、研制难度大等不利因素,高效高质完成了研制发射任务。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要务。”李向东说,以往的拔尖人才培养主要限于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下的科研训练,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在“羲和号”等卫星的研发过程中,开展“有组织科研”对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逐渐凸显。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的带领下,一批年轻的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了卫星工程从论证、立项,到研制、发射和试验的整个过程。”李向东介绍,任务的实施磨炼出了一支兼具科学探索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优秀队伍,为打造空间探测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了贡献。“因此,如何改革和完善科技体制,造就一支团结、创新的研究队伍,发挥每个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保障。”
李向东对此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同时,要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坚持质量与贡献导向,采用个性化评价方式,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他表示。此外,“有组织科研”可在压力驱动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组织科研’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多学科协作。可以全方位培养科研人员的战略谋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超常规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