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七十余载!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发展的壮阔诗篇

发布者:施国卿发布时间:2023-11-20浏览次数: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全面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2023414日,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获批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421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会上,华涛教授汇报了南京大学蒙古-元朝历史和回族历史研究。

图片

CCTV•新闻联播报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设立,依托有关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的民族研究机构,是以服务决策、学术创新、实践引领、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科研创新平台。南京大学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发展,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审议有关事项,并成立基地管委会,由分管文科校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推进和协调全校各学科通过基地平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

图片

2023427日,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举行,南京大学获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名牌。


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底蕴深厚

学术成果丰硕、学科影响深远

随小南的讲述一起

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科研之旅!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与金陵大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方面,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行动的升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另一方面,国内边疆地区民族矛盾激化,事变迭起。内忧外患之下,专门研究民族边疆问题的学术机构却寥寥无几。

1934年,金陵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国钧请师从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的徐益棠教授拟出边疆史地讲座计划。金陵大学的民族学家们多次赴边疆深入调查,完成了多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报告。1941年,徐益棠、柯象峰和刘铭恕等人参与发起了中国边疆学会,以期协助妥善解决边疆问题。

图片

徐益棠教授(左三)

1942年,沈刚伯教授出任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他邀请多方专家讲授边疆史相关课程,使当时该系成为国内高校边疆民族研究的主要阵地。在他的倡议下,19447月,中央大学边疆政治系正式创立,首任系主任为我国现代民族学的奠基人——凌纯声教授。一年后,师从法国东方学大师伯希和的韩儒林教授接任系主任,直到19497月底。

 

图片

韩儒林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东方语言专科学校、原中央大学边疆政治系及边疆学院的一部分被并入北京大学东语系。边疆政治系的历史虽然只有5年,但它将边疆与民族问题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首次纳入最高学府,对现代中国研究民族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在原边疆政治系系主任韩儒林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大学继续保持着民族与边疆研究的优良传统。1956年,经当时的高等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正式成立,韩儒林任室主任。元史研究室立足蒙古-元朝时代,上跨隋唐甚至更早,下迄明清,从历史、地理、语言、文化、宗教等多方面,探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1983年,韩儒林去世,研究团队在陈得芝教授的带领下继续前进。1990年,南京大学以元史研究室为基础成立民族研究所,2003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

图片

南京大学近年来的边疆与民族研究扩及海疆研究,兼顾陆疆与海疆。在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迎胜教授看来,这并不是为了追赶时代热点而进行的“就事论事”式的研究,而是继承韩儒林教授的治学传统,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服务而进行的重要研究。

 

扎根大地,爱我中华

追忆恩师韩儒林教授,陈得芝说:韩先生过去经常讲到,人家说东方学的中心在巴黎,又说东方学的中心在东京,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我们中国学者一定要改变这个面貌。东方学的兴起在巴黎,日本人从上个世纪明治维新以后学习西方,把日本传统的中国汉学与西方学术结合,所以日本的蒙元史研究势力也很雄厚。韩先生给我们提出一个要求,概括起来叫作人家不懂的我们要懂,人家懂的我们也要懂。

图片

韩儒林教授与弟子们

1992320日,陈得芝、魏良弢、刘迎胜、姚大力、华涛以《加强民族历史研究 促进中华民族团结》为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长篇文章。一部中国史,绝不是汉族一家的独角戏,而是中华民族共同演出的宏伟壮丽、多彩多姿的长剧!

 

图片

近年来,研究团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聚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用释、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研究中心延续学术传统,关注当代民族问题,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专业合作,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主持多项民族问题调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2023917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组到南京大学开展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调研。

图片

另外,该中心培养出的许多人才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中心、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及我国西北边疆高校和社科院的学术骨干,为我国民族和边疆史领域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

前排左起:魏良弢、黄时鉴、蔡美彪、丁国范、陈得芝

后排左起:尚衍斌、刘迎胜、姚大力、高荣盛、华涛

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长期以来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蒙、新、藏、回,强调多语言、多文化、多民族视角,视野囊括多民族的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将学术竞争定位于世界舞台,形成为国内有显著特色的专长于北方/西北民族史与跨民族、跨文化研究的学术群体,是在国内国际舞台从学理上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和统一多民族中国历史轨迹的南大力量。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南大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学术成果丰硕,1977年,《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创刊,截至目前已出版44辑,入选首批CSSCI

图片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2-8册蒙古地区编稿、修订由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韩儒林、陈得芝等负责。作为中国史学界最重大成果之一,获得1995年首届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图片

韩儒林教授主编的《元朝史》,获1995年首届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1986年首届中国图书奖。 

图片

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丛书” ,已出版《蒙元史与中华多元文化论集》《华言与蕃音:中古时代后期东西交流的语言桥梁》等六部,为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图片

由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主持编纂,正在出版中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元史〉会注考证》,预计共1000万字。

图片

此外,陈得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元时期》(白寿彝总主编,第1314卷)获教育部优秀成果特等奖(2003年)、魏良弢教授著《叶尔羌汗国史纲》获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刘迎胜教授著《察合台汗国史》获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年)、华涛教授著《西域历史研究(八至十世纪)》获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刘迎胜教授的《丝路文化》(撰“草原卷”与“海上卷”)、《廿五史新编》(撰《元史》部分)分获第十届、第十一届“国家图书奖”。

 

领风踏浪,携手与共

南京大学民族和边疆史研究相关学者与专家积极推动南大民族与边疆史学术传播,与国内外高校与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学术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2310月,基地主办元朝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纪念韩儒林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民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蒙元时期的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图片

图片

CCTV•新闻联播报道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南大人不忘初心,奋进前行

共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