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南京大学侨联、南京市侨联主办,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协办的“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启动仪式。
“南小桥”导师团成员、南京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金陵中学高中生入选者共60余人参加活动。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侨联名誉主席陈洪渊,江苏省侨联副主席陈峰,南京市侨联党组书记杨雯懿,南京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南京市金陵中学副校长周靖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焦瑞华主持启动仪式。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南京大学聚焦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造的标志性成果,以及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的重要成绩。他指出,“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的重要举措,该计划打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传统边界,充分发挥南大侨界精英人才优势,组织“豪华”导师团阵容,助力中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杨忠勉励首批入选的42位高中生有意识地培养科学家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攻克卡脖子难题。他表示,南京大学一定会按照“南小桥”计划的总体目标,为中学生入校开展学习、进入实验室创造必要的条件,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做出南大贡献。
陈洪渊院士回顾了自己当年赴德国学习和开展科学实验的经历,鼓励“南小桥”导师要以深厚的家国情怀、优秀的学业造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广阔的交流渠道直接指导新一代中学生,培养新一代的拔尖创新人才。
江苏省侨联副主席陈峰高度肯定“南小桥”拔尖人才计划。他表示,希望南京大学侨联要加强系统谋划,构筑工作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扩大未来人才的培育规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高校侨联工作探索新路。
南京市侨联书记杨雯懿指出,“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既是校地侨联深度合作的有益探索,也是一项校地协同创新、服务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她表示,南京市侨联愿与南大侨联一道,协力助推这项工作走深走实。
南京市教育局卢普新一级调研员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发现和培养,对于国家的创新和科技进步至关重要。大学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方式,是中学培养的风向标。南京大学与金陵中学同宗同源,两校在24年前就开始了教改实验班的合作培养模式,如今两校再次携手,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口前移,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
金陵中学周婧副校长深情回顾了自己的南大记忆,表示此次合作是南京大学与金陵中学“南南合作”的又一探索,将有助于两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路径,金陵中学将全力配合,推动此项目高质量发展。
随后,杨忠、陈洪渊、陈峰、杨雯懿、卢普新、焦瑞华、周靖共同启动“南小桥”活动。杨忠、杨雯懿为出席活动的导师团代表颁发聘书。
金陵中学学生代表李怡瑶发言,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以创新的思维探索每一个问题,以不懈的努力追求科学真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侨联名誉主席郭子建教授和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罗格斯大学讲座教授陈迎迎发来视频寄语,勉励中学生充分利用“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平台,在南大导师的带领下,培养研究的兴趣、探索科学的奥秘。
优秀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代表杜灵杰教授以《探索有趣而未知的半导体量子世界》为题作科普报告,结合自己留学归国和科研工作的经历和体会,引导中学生树立留学报国的远大理想。
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孙乐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李跃华、本科招办主任陈琳、国际化工作处副处长曹毅、南京大学侨联副主席刘兴民、鲁振达,秘书长江德臣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据悉,“南小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旨在融理想信念教育于科技创新、人文社科传承教育,在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新侨优秀人才”与南京市金陵中学优秀学子“未来的侨”之间搭建一座“新的桥梁”,充分发挥南京大学新侨资源优势,以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国际领先的学术造诣和融通中外的交流合作,指导和帮助有志于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南京市、为江苏省、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孕育未来的侨界精英人才。“南小桥”活动首批导师团共18位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都是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结对的金陵中学国际部42名高中生,将进入导师实验室,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此项目的启动,代表着南京大学和高水平中学联合探索培养面向国际和未来的拔尖人才,是南京大学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落地行动,体现了南大担当,彰显了南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