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事真菌学研究 63 年至今辍耕不止;她致力于应用菌物学研究,主持研发多个相关药品、专利、大型真菌彩色图谱专著(筹备中);她参与编著《中国食药用菌学》专著,历任多家学术机构和刊物的学术委员和编委;她热衷于菌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活跃在学科前沿;她将现代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应用到药用菌物的研究中,从菌物分类扩展到菌物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她平时不善言 语,却默默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尽情奉献,为南京大学民革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她就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民革党员李兆兰老师。
李兆兰教授在实验室检验菌种
李兆兰教授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实验室指导她的研究生做论文实验
李兆兰教授(右三)和评审的教授对她的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后的合照
一、 崇高的生命科学情结
李兆兰,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生于1935年7月23日。应用菌物学家,教授。1993 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兆兰 1957 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现改为生命科学 学院),并留校任教。1975 年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修真菌学。先后讲授 4 门课程:孢子植物学、真菌学、真菌专题、真菌发酵。1986 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1994年荣获三房巷奖教金三等奖,同年荣获学校先进女教师光荣称号。
李兆兰教授一直从事药用菌物的研发,热衷于菌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接触学科前沿。有深厚的真菌学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拥有较好的基础操作及实验技术能力,将现代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应用到药用菌物的研究中,从菌物分类扩展到菌物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其科研成果应用前景广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由于菌物的多样性,李兆兰在药用真菌资源开发和应用研发方面涵盖了多个层面:①真菌多糖:研制了裂褶菌、香菇、红曲、冬虫夏草、竹黄等 10 多种真菌多糖,分析多糖的化学结构、分子质量分布及重均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发酵工艺及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等发酵下游技术。开发 4 种多糖药品即香云片、胃乐宁、裂褶多糖口服液、香菇多糖注射液原料药。香云片主治慢性肝炎,1986 年荣获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胃乐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990 年和 2002 年分别获南京优质产品奖和名牌产品奖。香云片与胃乐宁是与南京老山制药厂合作研发的。裂褶多糖口服液(微力达口服液)是肿瘤辅助治疗药,与山东济南第二制药厂合作研制,裂褶菌的培养工艺及利用获国家专利证书。香菇多糖注射液原料药是与江苏宜兴金丝利药厂合作研发的,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②真菌无性型研究:对冬虫夏草的无性型研究,发表新种 2 个;对竹黄无性型的研究发现竹黄产生 1 种新的无性型,证实竹黄无性型世代为复无性型。③菌物资源调查:1983 年国家下达华东区 6 省 1 市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任务,她担纲了江苏省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采集和鉴定,历时两年完成。④冬虫夏草口服液的研发:与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合作, 1986 年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0 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江苏金湖制药厂合作,开发出虫草菌丝精粉。⑤菌物新化学成分研究:从蓝色犁头霉的发酵菌体中成功制取天然壳聚糖;从中国弯颈霉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获得环孢菌素纯品;从竹黄无性型菌丝固态发酵分离出有效成分竹红菌素纯品;利用小克银汉霉发酵菌丝中的氨基酰化酶对 DL-丙氨酸及 DL-茶氨酸进行光学拆分,获得高光学纯的 D-丙氨酸及 D-茶氨酸。
李兆兰教授历任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会议主委会委员(1983,1985),《药用真菌》杂志编委(1983~1988),江苏金湖制药厂技术顾问(1982~ 1986),南京市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1984~1987),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 系统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1990~1992)。培养硕士研究生 17 名,发表学术论文 57 篇。鉴于她对菌物学科的贡献和治学的严谨,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邀请,入编 2015 年 3 月出版的《中国菌物学一百年》专著中的“中国菌 物人物志”专章。在人物志中肯定了她在菌物学研究中的业绩和贡献。该书是我国组织国内外华人(裔)菌物学家撰稿编著的菌物学综合性巨著,成为中国真菌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考虑到李兆兰教授多个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南京大学科技处和生科院在实验用房和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方面,长期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尤其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持久关注。
近几年,她的技术专利在相关行业继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她本人也经常往返在企业和实验室之间,指导企业产品以质量取胜,同时又根据市场和原料来源等因素的改变,不断摸索新的实验条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尽职尽责的严谨态度,奉献社会,服务企业。李兆兰教授曾深情地给我们讲过她的多个具体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历程。
第一个就真菌多糖研究的意义:多糖不仅仅是生命体的结构材料,还具有特定的信息功能,是细胞识别的主要标志物,在预防和治疗癌症等多种疾病方面可发挥巨大的生物功效;第二个在虫草资源研究方面,世界虫草有 400 种,中国有 140 种,是虫草种类分布最多的一个国家,而如今对虫草的开发应用两一个零头都不到,已知有的虫草也具有冬虫夏草的功效且价格便宜,可以代替昂贵的冬虫夏草。有些虫草的生物功效是冬虫夏草所不具有的。如蛹虫草能产生虫草素,对多种恶性肿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虫草素是一种天然来源的绿色抗生素,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和抗细菌活性。所以,扩大虫草资源的开发利用,造福于人类的健康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任务,也有着光明的前景。尤其 2012 年开始至今,协助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对其生产的冬虫夏草口服液进行有效成分的分析,原料来源的选择和控制,保证和稳定了虫草口服液的质量,服用后的效果受到患者的好评。她和海军医学研究所专家合作,撰写的有关虫草研究文章共 9 篇,已发表在国内核心刊物上。第三个方面,2002 年李兆兰教授研究了真菌---竹黄,竹黄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天然产量较低,而人工天然繁殖竹黄,对竹林有 毁害作用,李教授就从江苏宜兴丁山竹林区生长的短穗竹上采集竹黄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从竹黄子实体上克隆出竹黄无性型,利用无性型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人工发酵培养获得成功,生长周期短,菌丝产量高,含有效成分竹红菌素。
二、情系民革
1985 年,李教授经人介绍加入了民革。作为普通的民革党员,她尽量抽出业余时间参与民革的学习、调研活动,为民革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参加民革组 织生活时,总能提出对民革更有意义的活动方案,对南京大学民革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同时,李兆兰教授也时刻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着一代代民革同仁。她常给我们传递的理念是:自己的学识是国家在建国初期(李教授 1953年进入南京大学本科学习)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免费培养的,不然靠自己不富裕的家庭是无力完成学业的,所以只有回报国家和社会,才能生活的心安!
因此,在南京大学民革总支党员的内心,有着一个默默的习惯,那就是从李老师那一代党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师者,人之模范也”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看到了中国历代知识人的人生价值所在,以鲜明的个性叩问学术的共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与岁月赛跑的英姿;他们的言行成为了总支年轻党员的楷模,无论社会如何浮躁,外界如何喧嚣,我们的党员始终能心态平和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默默无闻地埋头于教学科研。
三、结语
今天,之所以与大家分享、品味李兆兰教授勤勉的一生,就是觉得她和她所在的民革群体中,执着于自己喜爱的专业默默一生,为科学严谨求证,为他人无私奉献,为组织赤城衷心、肝胆相照的同仁比比皆是……他们是我们民革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是我们不辱使命,不忘初心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的强大动力。
南京大学民革总支部
附:李兆兰老师具体的教学科研情况
1.研究项目
(1)江苏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
江苏省科委下达的课题,经过3年集中调查,调查的地点有南京紫金山、江浦的老山、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宜兴、无锡、苏州、连云港、杨州等不同生境地区采集,2000 多号左右标本,鉴定出野生真菌 200 多种,其中食用菌100多种,药用菌60多种,新纪录38种,编写了江苏野生食 用菌名录,摄制彩色照片、幻灯片,制作了野生食用菌标本,由江苏省科委组织了专家技术鉴定会,鉴定意见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进一 将撰写江苏大型真菌彩色图谱专著书。
(2)胃乐宁(宁猴菌片)
胃乐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南京大学生物系老山制药厂及南京鼓楼医院合作。1978 年宁猴片获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90 年获南京优质产品奖,2002 年获江苏省名牌产品奖,该药已进入国家医保,已成为厂家生产的拳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医院治疗胃病的常用药。
(3)香云片
治疗慢性肝炎的常用药,南京大学生物系老山制药厂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1982 年曾荣获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6 年获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1987 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期间该药支援上海治愈了很多甲肝患者,当时香云片供不应求,对控制和预防甲肝的蔓延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4)博奥虫草营养液
由虫草菌丝制成的口服液,通过江苏省级鉴定会专家技术鉴定,鉴定结论:虫草菌丝新种的发现,代替天然虫草的应用研究及其深层发酵研究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该产品由生物系技术转让给江苏金湖制药厂,1994 年江苏展销会获金奖,后来该厂应用此技术制成虫草菌粉原料药,目前该原料药仍在生产供应,销路甚好。 (5)裂褶多糖(白参菌多糖)口服液
为肿瘤辅助治疗药,与山东济南第二制药厂合作完成了300例临床试验,总有效率 93.0%,显效率85.0%,商品名叫微力达口服液,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专家技术鉴定会,结论:研究技术新颖、实用、创新为 国内首创,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裂褶菌的培养工艺及利用申请国家专利获批准,专利证书专利号为85103492
(6)冬虫夏草口服液
与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合作,曾荣获军队科技进二等奖及三等奖。
(7)专利申请
一株中国弯颈霉及其在生产虫草菌丝中的应用,专利号 CGMCC13374
(8)红曲液体发酵的应用研究
该产品红曲及其红色色素可应于医药、保健品、食品,有降血脂功效,替代不安全的人工色素,通过省级鉴定会,专家鉴定结论:红曲液体发酵及提取工艺处国内领先水平,红曲多糖有效成分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处国际领先水平。
2. 学术论文:发表核心刊物科研文章总共 57 篇。
3. 专著新书:中国食药用菌学(上海科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年 10 月出版)
本人为该书编委会编委,该书为集体合作分工编写,本人担纲 4 个章节的编写,该书获优秀图书奖。
4. 1993 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 研究生培养:培养硕士研究生 17 名。
6. 2013 年-2018 年发表文章:
(1)冬虫夏草口服液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比较,生物技术通讯,2013,24(3):393-397
(2)天然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菌丝及发酵液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测定,解放军药学学报,2014,30(3):249-250,268
(3)HPLC(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冬虫夏草中的虫草素,食品与药品,2015,17(4):263-266
(4)虫草素抗肿瘤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5,22(4):335-338
(5)虫草素抗微生物活性和免疫功效的研究进展,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7,24(3):245-248
(6)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弯颈霉蛋白质氨基酸分析及质量评价,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11):1462-1466
(7)3 种虫生真菌菌丝的游离氨基酸分析,中国酿造,2018,37(5):189-192
(8)不同地域的冬虫夏草 rDNA ITS 区的序列分析和遗传分化,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30(11):1963-1970
(9)新疆细虫草无性型-羽束梗孢胞内多糖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9,44(8):1704-1709。
7. 学术职务
(1)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1990-1992)。
(2)全国药用真菌学术讨论会主委会委员(1983,1985)。
(3)南京市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1984-1987 年)。
(4)药用真菌杂志编委(1983-1988)。
(5)江苏金湖县真菌制药厂技术问(1982-1986)。
(6)上海海军药物研究所冬虫夏草及其人工培养研究和生产技术顾问。
(7)《中国食药用菌》新书编委会编委(2010 年 10 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获国家优秀图书奖。
8. 教学情况:
讲授 4 门课程:真菌学、真菌专题、真菌发酵、孢子植物学,荣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和三等奖,1994 年荣获南京大学先进女教师光荣称号。自 1957 年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留校任教以来每年都有教学 任务(讲课,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