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
党的二十大开幕后,南京大学侨联积极号召侨界人士和留学归国学者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于11月10日召开全委会开展集中学习,并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留学归国学者进一步深学细悟、持续热学。会后,南京大学侨界人士、留学归国学者晒心得、谈感想,以写促学、互学互促、以学促悟,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一轮热潮。
陈洪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侨联名誉主席、2002年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带头人”获得者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党的二十大宏观展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教育科技战线的老兵,我要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投入教书育人和科技创新,创建“第一个南大”的精神伟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提高人才队伍的立德树人质量和科研创新效能;要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方向,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积极为我国的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不断进取,做出积极贡献!
侨联组织要团结引领广大归侨侨眷和留学归国学者,认真学习和努力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学笃行,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侨界力量;要切实为侨界人才维护权益,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使他们安居乐业,建功立业。希望广大侨界人才,特别是年轻一代新侨和留学归国学者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立足专业岗位,发挥特长优势,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任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2022年“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获得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报告不仅汇聚了奋进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更是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国生态环境事业发展指明了航向。
我们将围绕国际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立足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科技力量的队伍建设目标,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全面提质学科的科学研究原创性;践行“顶天立地”的科研与育人任务、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效提质环境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优质性和显著度;在建设“第一个南大”、绘就伟大梦想新蓝图的进程中做出更加卓越贡献。
夏兴华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侨联常委、南京大学侨联主席
党的二十大是党中央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是我们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为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为未来5年定下的基调目标。大会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们可喜的看到,在科技领域,我们国家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我出国回国到现在三十余年,看着我国的很多科技领域从落后逐渐发展到与国际前沿并行,再到现在的引领国际前沿,这是非常可喜的结果,也赋予了我们更新的时代责任。党的二十大特别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高等院校工作人员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作为海外归国人员,作为在科研一线工作的专任教师,我要不忘初心,努力奋斗,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砥砺教育报国初心,坚定不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坚持“四个面向”,矢志高水平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谭海仁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2022年江苏省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获得者
儿时,我在一个没有通电的江西小村庄中长大,三年级以前,我们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均依靠太阳和煤油灯照明,自此,在我小小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发光”的种子——让所有人都能用上电,成为了我一直的梦想和追求。长大后,每当我工作到深夜,都能抬头看到那一颗颗明亮的LED照明灯,作为如今司空见惯的灯具,在几十年以前,也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稀罕什”。作为一名光伏人,一名能源研究者,如何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号召,让“光生电”走进千万寻常百姓家,是我们肩上的重担,也是我们对人民和国家的责任和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字一句都令我颇有触动、受益良多。在我看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新能源材料是推动我国的能源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我日复一日勤恳攻坚科研堡垒的一点“私心”。环境变化、能源危机、地缘争端等也在催促着我们必须加速研发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推动产业化使其惠及民生民享,实现子孙后世延续美好生活的愿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全党同志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烂的华章。作为一名南京大学的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的重要使命。我将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自主创新,直面难题。我相信,众智汇聚,知难而进,必将铸就中国光伏技术勇攀高峰!